發文作者:isaacwu | 1 十一月, 2007

紅茶的分級制度

最近發現歐洲人實在很重視所謂的分級制度~

研究紅酒的時候就看到許許多多的分級制度了,沒想到紅茶也有呢!

一般人多半只會聽過紅酒的分級制度,在臺灣倒是比較少聽到有人在聊紅茶的分級制度的,並且也不知道這個分級制度是由那個單位制定標準的?

就行銷學的考量來說,好的分級制度可以讓消費者 (尤其是對某些產品還不夠熟的時候) 更容易找到他所想要的產品 🙂 除了有品牌可以讓消費者對品質有所認同外,同一個品牌也應該會針對不同的客群出產不同的商品,因此分級就是一個說服消費者花不一樣的錢買不一樣的享受的方式了~

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如果還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這類產品,一般都會建議消費者從還不錯的入門級產品開始嚐試囉~ 像是音響、紅酒也都是如此 🙂

比如說有些人也許很喜歡聽音樂,從入門級的產品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進入欣賞音樂的領域~ 接下來可以透過口碑或分級的方式,來比較看看不同等級或價位的產品是不是會有差異,說不定有人會覺得自己的耳朵不夠好,這樣就不需要花大錢買高級的產品啦 ^^

原本我對於紅茶的認知,只有立頓茶包和早餐店的紅茶 orz 所以從小一直對紅茶的印象普普,總覺得紅茶的領域似乎不怎麼講究 XD 不過我覺得立頓紅茶也已經很香了 🙂 我很喜歡檸檬紅茶的味道~

英國人喝茶實在是非常地講究,在超市通常可以很輕易就買到不錯的紅茶哦~ 像我就超愛喝 Twinnings 的茶~尤其我覺得他們的水果茶是我喝過的幾家裡面味道最濃的~ 泡起來還會酸~ 感覺很超值~ 另外在臺灣古典玫瑰園賣得蠻貴的 Whittard 茶,在英國跟一般超市的平價茶價位上差不多。身處在這樣的環境,當然就很容易慢慢地培養出對紅茶的敏感度來了 🙂

後來喝了 Fortnum & Mason 的幾款茶之後,就愛上了這個牌子的茶了 🙂 尤其是對於 Royal Blend 的味道和它竟然會回甘的口感印象深刻,後來便開始研究起他們家的茶來了 ^^深深地對 F&M 調茶的人感到佩服,他們調出來的茶味道真的很棒~ 有貴族的氣息 🙂

紅茶可以用組成的成份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混合茶,一種是產地茶。 紅茶也是跟綠茶或紅酒一樣,不同的產地有不同的風味,像有在研究紅酒的人,也常會把所謂的風土條件掛在嘴邊,我想紅茶也是這樣吧 🙂 只是沒有像紅酒分得那麼詳細,細到個別的葡萄園、村莊這麼小的區域就是了 ^^

從產地上來分,有世界四大紅茶產區: 大吉嶺 (Darjeeling)、中國的祈門紅茶、錫蘭 (Ceylon)、阿蕯姆 (Assam)。

最近特別買了一些 F&M 有等級的產地茶回來嚐試: 大吉嶺的 FTGFOP 和 FOP (Special),阿蕯姆的 TGFOP,錫蘭的 OP,之後會慢慢地寫我的品茗心得,要常來看哦 🙂

網路上這篇文章把這些分級做了很清楚的整理,與 Yilan 的 blog 中文章對照整理後,就可以有蠻清楚的認識哦:

首先是英文縮寫的部分:

T (Tippy): 把新芽葉的尖端揉捏成尖型
G (Golden): 指葉子尖端呈現將金黃色澤的新芽葉,也稱為「黃金新芽」。
F (Flowery): 指此茶葉含有花朵般的芳香
OP (Orange Pekoe): 指葉片較長而完整的嫩葉。
F (Fanning): 指更為細小的茶葉,快要成粉狀了,比較少見。
D (Dust): 指粉狀的粉茶,比較少見。

當初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並沒有查到這方面的資訊,所以只查了英文字典,發現 Pekoe 是中國一種名貴的茶,叫白亳烏龍茶…當時只覺得很 confusing,紅茶就紅茶,為什麼還有白亳? 可能是混合茶吧 XD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字在這邊被引申為分級之用 XD  這邊的 OP 似乎是構成茶葉的主體,幾乎每個分級至少都有這兩個字 XD 我猜應該類似綠茶常說的「一心兩葉」。Orange這個字,本是形容採摘下來的茶葉上帶有橙黃般的顏色或光澤,感覺上 OP 應該是尖端的嫰芽吧?

再來談談等級的部分,等級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種是 Leaf Tea,未經切碎處理,保有大致茶葉形狀的茶:

SFTGFOP: Special Fine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顧名思義是指以「特別好的帶有金黃色澤與花香的橙黃白毫尖端嫩葉」所製成的茶。除此之外,甚至還有「SFTGFOP1」在後面加上以數字作為 更細一層等級分類的。

FTGFOP (Fine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 經過精細地揉捻精製而成的高品質茶葉。

TGFOP (Tippy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 含有較多金黃芽葉的紅茶。滋味香氣也更清芬悠揚。

GFOP (Golden Flowery Orange Pekoe)

FOP (Flowery Orange Pekoe): 含有較多芽葉的紅茶。

OP (Orange Pekoe): 通常指的是葉片較長而完整的茶葉。

另外一大類是BT: 就是Broken Tea,切碎的茶葉 (通常味道較濃,常用來調製奶茶用),在 F&M 的茶中似乎沒有特別註明這類茶的分級。

BPS (Broken Pekoe Souchong): 細碎的小種茶。Souchong-小種,是源自大陸福建的茶種,隨東印度公司的引進而傳入歐洲。

TGFBOP (Tippy Golden Flowery Broken Orange Pekoe)

GFBOP (Golden Flowery Broken Orange Pekoe)

GBOP (Golden Broken Orange Pekoe)

FBOP (Flowery Broken Orange Pekoe)

BOP (Broken Orange Pekoe)

BOPF (Flowery Broken Orange Pekoe Fannings)

除此之外,還有 CTC (Crush Tear Curl),在揉捻的製程中,改以滾輪式的特殊機器將茶葉碾碎(Crush)、撕裂(Tear)、捲起(Curl),使成極小的顆粒狀,方便在極短的時間內沖泡出茶汁。

看到這麼多用語實在是令人眼花瞭亂,難怪會有人戲稱名字愈長的愈高級了 XD

但是這種分級認証的制度實在是一種蠻值得參考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對這款茶的品質和味道大概有個概念,進而可以做到跨品牌間的比較。另外一方面也容易讓新的品牌有機會和已經貝有知名度的品牌一較高下的機會,如果一開始在價錢上提供同樣等級中比較優惠的價格,也會讓消費者更容易提起興趣去嚐試,也更容易買到便宜又大碗的產品哦 🙂 所以,從行銷的角度來看,這種制度實在是個能讓廠商與消費者雙贏的制度,應該要多多推行才是 🙂 最近聽說臺灣的紅茶也有一些有分級了呢~ 希望大家繼續加油 🙂


回應

  1. 喵喵喵

    我也覺得分級很好 (好敷衍 XD)

  2. 咦咦? WordPress 有敷衍偵測功能嗎 XD
    我剛剛看這篇文章竟然被列入 Spam 中 Orz

  3. […] 我想這應該就是紅茶分級制度中的 CTC (Crush Tear Curl) 了,請參考紅茶的分級制度一文,其中提到這種處理方式方便在極短的時間內沖泡出茶汁,也難怪這茶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賽泡起來就這麼濃了! […]

  4. 偶然撞進來的路人
    我也超喜歡這家的茶 是我喝過最棒的伯爵茶了
    其他的蘋果茶 我也喜歡
    是的 我喜歡風味茶 
    不過他們的Royal Blend也是個愛
    很開心也有看到有人喜歡他家的茶葉
    在美國還能上網買 感到很慶幸

  5. Hi I start getting having interest about tea.
    But Wow.
    I didn’t know that you can categorize tea like that.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


發表留言

分類